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奖
优秀集体:基础医学院
展开剩余77%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医学院研究生管理集体
“精勤育人,创新引航”
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与医学各学科发展紧密相关。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管理集体深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领域,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构建具有“夯基、提质、铸魂”特征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突显学生主体,强化培养过程,强化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着力一流导师队伍建设。管理集体保障7个系部共546名在读研究生与140名研究生导师相关工作有序开展,2022年以来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上海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1项、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宝钢优秀教师奖3人,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一等奖3人,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篇(含提名),成效显著。
01
质量为本 创新为驱
革新管理与培养体系
面对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现状,管理集体优化“学院—系部(学科)—导师”三级管理体系,既整体统筹又分工协作,各系部设置研究生管理委员会与专职工作秘书,全面负责本系部研究生培养重要事项与关键环节,包括招生复试、课程建设、过程考核、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制度为纲,深入实施《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方案》,为研究生培养筑牢规范根基,包括全面开展实验室轮转训练制度,帮助学生了解研究方向,训练科研技能,师生匹配互选;以PI实验室为单元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委员会,对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进行全程学术指导;设置基于创新性成果的学位授予标准,建立高质量学位论文与高水平科研成果并行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机制;招生计划分配向优质导师倾斜,基于师德师风、指导研究生的成果、科研项目等制定名额分配办法,支持优秀,激励创新。
2025 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奖优秀集体
02
夯实基础 服务专业
建设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质量的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不仅是夯实知识储备,更是塑造科研思维、理解疾病本质的关键环节,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医学院建设了丰富质优的基础医学类研究生课程共41门,涵盖医学领域基础理论、前沿进展、技术方法、综合实验等不同内容,有效支撑医学院每年两千余研究生课程学习需求。近三年,聚焦精品课程建设,出版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8本,包括“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医学类研究生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基础与进展》与《现代神经生物学》。新开设5门前沿领域课程,新建设医+X与AI+课程3门,制作在线微课视频29个。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相关工作申请上海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并顺利结题,也在2024年全国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年会上交流分享,使得校内师生受益,校外同行认可。
2025 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奖优秀集体
03
厚植文化 学术引领
打造学术共同体育人生态
管理集体营造浓郁学术文化氛围,做好学生品牌活动,多维度、浸润式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组织21创新论坛、学科Journal Club等学术交流活动,激发研究生科研志趣。开展“21学子沙龙”系列活动,聚焦不同阶段学生需求,开展职业分享、研途引领等活动,促进多元化成长。连续15年举办“新羽杯”研究生科研活动日,以“雏鹰添新羽,展翅待腾飞”为宗旨,成为展示研究生学术风采的窗口。系部组织师生趣味运动会、经典品读会等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定期开展导师论导、导师专题培训,明确导师岗位职责,自觉做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精勤不倦,春华秋实,近三年学院研究生获评国家奖学金26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19人,获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篇(含提名)、校“学术之星”(含提名奖)2人、校优秀博士毕业生发展奖学金4人。研究生导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3人,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一等奖3人,佳和优秀导师奖1人,佳和优秀教学奖1人。
2025 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奖优秀集体
创一流服务,育一等人才,基础医学院研究生管理集体将继续保持热爱、求真务实、精诚奉献,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医学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做初心使命的积极引领者与忠实践行者。
编辑 | 马靖茹
发布于:北京市网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